一天三入急诊 是心脏病还是心病?
人的一生,偶有小疾,不足为患,但有些时候,被你冷落和忽视掉的身体不适,却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医之道”栏目将邀请专业医生,用他们所学、所见、所闻、所感,告诉你该怎样保持健康。
本期特邀专家
赵根尚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杨丽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护师、心理咨询师
整理: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丁新湍
【医案】
“心脏病”患者一天三入急诊
今年35岁的小丽,聪明能干,农村出身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郑州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和令人羡慕的工作。为了让家人过上好生活,小丽和丈夫各自在工作上勤勤恳恳、积极进取,回家后还要照顾8岁的女儿。
临近年底,小丽公司的业务越来越繁忙,到家后总是很累,家务活也懒得做,直接就想睡觉。可躺下后又容易失眠、多梦,第二天无精打采的。8岁的女儿刚上小学,小丽和丈夫为怎么多陪伴女儿学习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口角。
上个月的一天中午,小丽在下班路上,突然感觉一阵心慌、胸闷,下午忙请了假,赶到医院急诊室就诊。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她,心电图、血压、血糖、胸透都正常。可能是近期工作太累了,先回去休息观察观察。
小丽松了口气,便回家了。没想到,晚饭后,正在看电视的她又是一阵心慌,胸口不适,丈夫见小丽神情痛苦,担心有什么问题,忙带她又去了医院急诊。然而,再次检查,心电图、血压等指标还是正常,在观察室休息后,丈夫又带着她回了家。
这一顿折腾已到晚上10点多,丈夫安抚小丽睡下,可又过了3小时左右,丈夫被小丽推醒。小丽说她还是不舒服,像怀揣小兔子似的心脏嘭嘭直跳。小丽气息微弱,说自己上不来气,有濒死感。丈夫一时没了方寸,只得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小丽再次送往医院。
一天三入急诊室,急诊的医生也有些疑惑,各项检查都正常,怎么回事?小丽拉着接诊医生的手说:“请救救我,我父亲就是心脏病死的,我不想死……”
医生安慰她,要放松、慢慢呼吸,却见小丽越来越焦虑,情绪越来越差。最后,给小丽注射了镇静剂,她才慢慢平静下来,休息了一会儿。
一直陪在身边的丈夫也很无奈,医护人员经过和小丽丈夫交流得知,半年前,小丽的父亲因心肌梗死离世,当她赶回老家时,没来得及和父亲告别,小丽一直因此事伤心。而此后,母亲、兄妹一直叮嘱小丽说:“在外地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让家人放心。哪里不舒服尽快去医院看,别把病耽误了,像你爸一样,去医院去晚了。”
对父亲去世带来的痛苦,以及家人的关心,渐渐成了小丽的“心病”,一定要关注自己,让家人放心。
幸运的是,现场有位医护人员对心理学有所研究,待小丽醒来后,她单独和小丽进行了交流。耐心地给小丽解释:“要相信医生,根据你发病情况(如心前区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和诱发因素),结合临床检查,首先排除的是心脏病。你父亲的心脏病与他的年龄、血圧、血糖、血脂、饮食习惯、吸烟喝酒等有关,而你年轻,血管弹性好,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正常,又无烟酒嗜好,因此不要把他的疾病移植到自己身上。”
小丽听后,接受了建议。试着放松心情,注意休息,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了缓解焦虑的药物。
而小丽的家人和朋友,也陆续对小丽进行了安慰和开导,最终,经过及时调整心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小丽放下“心病”,恢复了健康。
【医说】心病还需心药医
赵根尚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杨丽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护师、心理咨询师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得病的是什么样的人比了解得的什么病更重要。古代医圣华佗在《青囊秘录》中指出:“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病。”治病有三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
“心病”人人都会有,人在遭受挫折、蒙受屈辱或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长期不能消除时,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比如焦虑症,就是一种表现为焦虑情绪的功能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发作时患者会有反复的恐慌、忧虑、紧张等情绪,持续数分钟至几十分钟,出现心慌、乏力、记忆力差等症状,这时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往往自感病情严重,认为发生了心脏病,如果盲目采用心脏病的治疗方法,病情可能得不到改善,还增加了经济负担。
小丽的“心病”是典型的焦虑性神经症,不发作时是正常人,发作时心慌、胸闷、有濒死感,整个过程意识清楚,自诉症状重,临床检查结果正常,经调整心态、改变认知、适当用抗焦虑药就能治愈。
另外,心脏病患者由于担心病情,终日忧虑,引起焦虑症,出现心脏病与焦虑症合并的情况,使病情更为复杂,还可能增加心脏病的发作风险。
要进行焦虑症与心脏病的鉴别,最好是在表现出心悸、胸闷、心跳加快等症状时,去正规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64排ct冠脉造影等检查,寻找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如果检查发现心脏病,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明确诊断,及早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心脏病变,则基本可以排除心脏病,明确诊断为焦虑症。
区别焦虑症与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焦虑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通过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节,改善其对于应激因素的反应,必要时应用抗抑郁的药物,可以治愈。心脏病的治疗应根据其具体类型而定,如冠心病应采取药物、支架或搭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可应用药物保守治疗,但瓣膜成形或置换手术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瓣膜病变。
小丽无疑是幸运的,能够认识自己的不适,并及时到医院诊治,又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走出阴霾。
在此提醒更多的朋友,不管是心脏病还是心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自以为是,也不要偏听偏信,延误病情,要不断学习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管理健康能力,提升幸福感。